欢迎进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图书馆)官方网站!

文献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 > 文献推荐 > 推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次数:2262次
字体大小: 关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各民族共同奋斗,绘就了精彩的时代画卷。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虎有泽、尹伟先、云中、马晓旭

作品简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六种意识:国情家底意识、历史主流意识、政治法制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发展意识、共建共享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的论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重要性、培育渠道等进行了研究。

作品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

在新发展理念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机制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实践

——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

乌兰夫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与启示

——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例


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以赣闽粤地区的畲族与客家为例

蒙、汉民族关系研究

——以乌拉特后旗为例

民俗互动与民族交往:对一个乡村仪式的观察与思考

交往与交融:甘南卓尼县勺哇乡土、藏、汉民族关系研究

红星一牧场哈萨克牧工兵团意识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施甸布朗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众神守护的家园

加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用“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浅析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影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中原文化认同意识

——以契丹人为例

探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基础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和谐共生——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作用的路径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与路径

浅析“五个认同”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大历史视域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解读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浅谈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后记


推荐理由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更是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使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8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图书馆) 蒙ICP备2021002537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475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电话:15648186098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万顺街80号 网址:tsg.imuchuangye.cn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工业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大学交通管理学院